回到顶部

罗山县定远乡创新’四联’工作法 成功化解林地矛盾纠纷

2024-07-04

新县新集镇有城有乡,辖14个社区、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2.1万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三无”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城乡结合部问题多样,矛盾突出。近年来,新集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出“四治四心工作法”,健全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一、以自治“聚”民心。一是探索“自管”模式。新成立“业委会”27个,“物管委”178个,聘请“红色管家”320人,通过业主委会(自管会)提出自治议题176条,解决突出问题168件,居民投诉率下降38%。二是搭建“有事好商量”平台。建立健全“有事好商量”工作机制,通过“小板凳”协商议事,常态化梳理解决了群众关心的下水道堵塞、毁绿种菜、溜狗不牵绳等矛盾问题600余个,切实做到“小事自议、活动自定、需求自诉、矛盾自消”。建立“五老四员”自治队。每个社区吸纳3-5名德高望重“五老四员”为志愿者,构建村(社区)干部+网格员+五老四员的“1+1+N”组团服务模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和小区治理。今年以来,“五老四员”共参与摸排各类矛盾纠纷165件,调处纠纷163件,成功率为98.7%。

二、以德治“润”民心。一是以德润入网格。以“党建+网格”模式,采用“1+1+N”模式配备网格力量,共配备网格长139人,专职网格员93人,兼职网格员145人。通过组织网格员培训、“最美网格员”典型评选、奖励激励等措施,使小小网格员成为了居民生活的“百事通”、平安建设的“千里眼”、矛盾化解的“金钥匙”。二是以德润进家庭。充分运用各村(社区)“道德讲堂”,将“以孝治家,以德兴家”理念贯穿家风教育全过程,以冲田洼村、代洼村为代表,家风家训、礼仪文化一脉传承,造就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门、邻里互助和睦”的特色,连续8年被市评为“无访村”。三是以德润树榜样。持续深入开展“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道德模范”“三星文明户”及“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树立各类典型人物300余人,全镇50%的村镇创建为市级及以上文明村镇,50%的农户被评为三星级文明户,通过“选树典型群众评、表彰典型群众看、崇尚典型群众学”,进一步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三、以法治“安”民心。一是聚焦调解+普法。综合运用“调解+普法”工作模式,针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债权债务等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由镇司法所率先介入,做到调解过程中普法率达100%。做到在调解的同时,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二是法律援助+信访。镇聘请的2名法律顾问适时参与信访接待工作,为需要法律帮助的信访人提供专业法律解答并宣讲法律援助的政策规定,引导信访人通过法律途径合法合理表达诉求。今年以来,共初审联络法律援助案件22件,解答法律咨询87人次。三是法律明白人+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在21个村(社区)遴选出145名“法律明白人”,通过其定期在居民微信群转发以案说法、典型案例等,带动和影响身边群众的学法、守法、用法,营造人人学法、人人懂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辖区内违法犯罪案件同比下降46.8%。

四、以智治“舒”民心。一是数字赋能精准化。以“H型数字化赋能”为突破口,推动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实现社区事件在线流转、及时调解,今年通过该平台收集、上报、解决各类事件共1.8万余条,响应率、处置率、回访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96.3%。二是社会治理添慧眼。利用“雪亮工程”提升对各类社会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建成“雪亮工程”前端高清视频监控点位1600多个,切实做到苗头问题早消化、敏感时期早防范、矛盾纠纷早处理。三是“12345”热线助治理。整合“信服通”APP及“12345”热线,实现24小时在线接收群众诉求,多方在线实时共同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共办理12345服务热线545件,群众满意率98%,信访同比下降35%。

【案例一】

新集镇东风社区南头组是典型的开放式“三无”小区,大多是自建房,多年来,污水管网淤堵成为该小区治理难题,居民多次找到社区寻求帮助,但是因资金问题,问题一拖再拖,卫生环境越来越差,居民与社区矛盾日益加深,住户与住户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大家互相埋怨。为解决这一矛盾,2024年,新集镇通过“四治四心”工作法,充分发挥“自治”作用,借助“有事好商量”平台,以该小区污水管网改造为突破口,探索社区引导,民议民办,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居民自治新路径。面对没有改造项目资金问题,采取由居民自己提议、社区提出改造施工方案,最终居民们一致同意按照自建房户1000元/户,商住房户500元/户的标准,杨辉、朱邦竹等党员带头进行筹资,共筹集10余万元改造资金。致富带头人曾凡伟、胡光贵受到鼓舞,各捐资1万元,对小区进出口破损的路面重新硬化,进一步激发居民“我家门口的事情我来办”的参与感和自管自治作用。居民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居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矛盾也迎刃而解。通过典型宣传和带动,其他“三无”小区也纷纷效仿,目前,东风佳和、金水新村等10多个“三无”小区,居民也通过“议事平台”达成共识,解决小区停车场、化粪池、路灯等问题,由于“三无”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引发的矛盾纠纷下降到25%。

【案例二】

胡女士、张先生两户系楼上楼下邻居,都住在潢河社区新世纪金色家园,2013年前后,胡女士在自家二楼旁一块空闲地搭建一处约1.8米宽9米长的平台以供自用,平台搭建时,胡女士征得了张先生同意,后因胡女士卫生间漏水和张先生产生矛盾,张先生向胡女士反映楼上漏水,造成楼下无法正常生活。反映后,胡女士多次联系师傅因工地繁忙,一直未处理,造成张先生对其搭建阳台私自拆除。事后,胡女士报警并在法院起诉张先生。张先生不服,多次爆发争吵,矛盾不断激化升级,进而互相举报打击及生活中处处互相为难对方。为解决这一矛盾,新集镇通过“四治四心”工作法,充分发挥“调解+普法”工作模式,在调解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普法,使群众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多从法的角度出发,回归理性。针对两个当事人矛盾升级这个局面,镇调解小组充分发挥“法治”这一定海神针,分别对两人进行谈话。对于胡女士,调解小组先是对她报警起诉的行为表示理解,争取她的信任后,表示这个问题的根源是胡女士主卧卫生间漏水,严重影响楼下张先生的生活,所以建议胡女士能够换位思考,早日把漏水问题处理好。对于张先生,调解小组则是认真向其讲解了《民典法》有关的法律条文,向其告知有问题应该向社区,镇政府反应寻求解决。在调解小组的努力下,胡女士和张先生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冰释前嫌,握手言好。事后,胡女士给卫生间做了防水,张先生也赔偿了胡女士的损失。

实践证明,我们的“四治四心”工作法管用、有效,也让我们感悟到,“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只要真心为居民办实事、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一定能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一定能够更好的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供稿:信阳政法委)


责任编辑:弈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