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熊背乡晒衣山村天爷岭上,一座高大的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鲁山纪念碑在山顶矗立,群山环抱中,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
“1934年11月29日,红军翻山越岭进入鲁山县,3天行程超过200里,留下了不少军民鱼水情佳话。”对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鲁山历史颇有研究的熊背乡政府退休干部周旭杰说。
红军队伍在晒衣山村休整期间,孙白氏老太太端出家里仅有的一筐花生,让红军战士们得以充饥。而战士们严守纪律,离开时留下了两块银圆。“一筐花生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口耳相传。
鲁山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不仅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途经地,也是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地方。解放战争时期,豫陕鄂边区行署、军区和豫西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都在鲁山建立,邓小平、刘伯承等多次在这里主持召开重要会议,豫西革命纪念馆、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等都记录着革命的光辉足迹。
90年前红军在鲁山撒下红色火种,红色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今天当地群众仍在默默守护烈士英灵。鲁山县团城乡年逾七旬的范钦宪老人,就是鲁山县第八烈士陵园的义务守陵人。
“1944年,日军侵占鲁山,我父母被迫逃荒要饭,流落到团城乡鸡冢村一座破庙里。是党让我们翻身做主人,日子越过越好。”范钦宪说,他谨记父母报党恩、不忘本的嘱托,做好人、行好事,义务维修学校门窗桌凳、救助困难学生和群众,2018年获评“河南好人”。
团城乡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也是解放战争和剿匪的激烈战场,许多红军和解放军战士就牺牲在这片热土上。后来鲁山县民政局把烈士遗骨迁移安葬在新建的团城乡烈士陵园(今鲁山县第八烈士陵园),范钦宪就把家搬到烈士陵园附近,成为一名义务守陵人。
随着范钦宪年龄越来越大,陵园里的一些重活逐渐由儿子范崇辉承担。范崇辉说,以后他会像父亲一样一直守在这里。
红军在鲁山的3天,沿途为民除害,救助穷苦百姓,鲁山人民把红军走过的这段路称作“红军路”。90年后重走“红军路”,昔日穷困闭塞的山乡已是崭新面貌:团城乡打造了特色生态乡村旅游项目,熊背乡的血桃种植如火如荼,下汤镇的万亩桃园远近闻名。90年前的“红军路”,今天串起了一条生机勃勃的山乡产业带。(河南日报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王永安 张仪薇)
(原载于2024年10月27日《河南日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