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推进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创新布局。本期“总编有约·学习面对面”邀请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与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魏剑一起,围绕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话题交流讨论。
魏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行部署,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推进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创新布局。请您谈一下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及河南省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意义。
张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与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科技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制度性短板和弱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需提高。要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必须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加快形成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良好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蓝图,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就河南省而言,在2022年就开展了大胆探索,下好先行一步棋。省委召开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出台了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及10项配套政策措施,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实践,河南省创新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推进机制和保障体系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
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科技创新依然是制约河南省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因此,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持续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既是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更是河南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魏剑:在推进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落地过程中,河南省主要把握的重点方向有哪些?
张锐: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四个面向”为总方向,以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河南力量为总目标,在改革过程中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向:
一是积极融入国家创新布局。未来,国家将主要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部署国家科技创新资源。河南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就要抢抓中央谋划新一轮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机遇,着力打造环省科学院、环省医学科学院、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三大创新生态圈,探索与毗邻省份建立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联合攻关、成果共享机制,奋力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二是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后备队。要奋力融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创新央地、省市协同联动,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定位和布局,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省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做大做强省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省医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培育壮大创新领军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奋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后备队,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体现河南作为担当。
三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体系。在顶层设计、政策体系、协调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协同发力,实现系统集成推进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科技人才不能有效衔接、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魏剑: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河南省科技创新领域将出台哪些重点举措?
张锐:科技管理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将深入落实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各项任务,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发挥省委科技委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会同各地各部门推动科技改革发展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在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方面。加强创新资源、要素、政策统筹和力量组织,构建任务导向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完善市场出题、政府立题、科学家答题的项目遴选和组织实施机制,持续探索“赛马制”“PI制”等多种科研组织方式。同时,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扩大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等支持基础研究。
在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探索建立省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优化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推行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包干制”试点,扩大财政科技经费直通车范围,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
在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方面。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推动更多公益类科研院所转型为新型研发机构。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试点范围,赋予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更大的自主权。
在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方面。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赋予其更大自主权和探索权,建立完善充分体现科研人员能力、业绩、贡献的薪酬制度。加大对承担重大科技任务、作出重大贡献的一线科技人员和团队的奖励力度。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
魏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下一步,我们要如何通过改革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张锐: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科技管理部门将重点从三方面发力,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培育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领军企业,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构建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落实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财税政策,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强化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运用上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研发准备金制度,促进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许可中小微企业使用。
二是优化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型企业上市促进机制。
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高标准市场化运作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加快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高水平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做强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提高产业创新共性服务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展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加强与先进地区科技合作,争取重大科研成果在河南转化落地。(河南日报记者 尹江勇 整理)
(原载于2024年8月9日《河南日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