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正通过 “交通+旅游” 的深度融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为文旅市场注入强劲动力,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出游品质。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一系列精彩的交通旅游融合举措已经落地开花。
轨道交通在旅游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市运营的 27 条地铁线路,总长度达 836 公里,设有 490 座车站,覆盖 12 个区和经开区,将全市大部分热门旅游景区串联起来。其中,有 27 座重点车站直接服务于天坛、颐和园等深受游客喜爱的景区。值得一提的是,2 号线、8 号线的 “中轴线” 专列,巧妙地融入了 15 个文化遗产建筑元素,并积极推广数字化 “云上中轴”,仿佛一条流动的中轴文化带,让乘客在出行过程中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卡拍卡过闸,轨道交通二维码与上海等 5 座城市互通,云闪付、支付宝和铁路 12306 等多种方式均可实现刷码乘车,站内还布设了鲜花柜、寄存柜、共享充电宝机具等便民设施,为旅客创造了便捷舒适、丰富多彩的轨道出行生活。
市郊铁路同样是展示首都魅力的风景线。4 条市郊铁路,全长 365 公里,共设 23 座车站,途经古北水镇、红螺寺、八达岭长城等京郊景区,不仅展现了首都的生态建设成果,也带动了涵养区的绿色发展。
地面公交也不甘示弱。交通部门对常规公交线网进行优化,362 条公交线路覆盖 67 个 4A 级以上景区。同时,创新推出了旅游直通车、通游公交、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5 路 “守望中轴文化线” 等特色产品。仅今年暑期,这些产品累计发车 4.6 万余车次,运送游客 207 万余人次。其中,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沿途经过永定门、万宁桥、钟鼓楼等 15 处古都之脊的文化遗产,潮朝阳观光巴士串联起奥林匹克公园区域与亮马河区域,通游公交线路覆盖环球影城、颐和园、鸟巢、野生动物园等重点景区,直达八达岭的 877 路公交车更是逐渐成为游客游览长城的交通首选,构建起了 “公交 + 旅游 + 文化 + 消费 + 夜经济” 等多场景融合发展的全新格局。
在骑行方面,全市积极开展非机动车停放市区共治,完成凉水河 13.8 公里巡河路慢行系统改造,建成 40.2 公里西山绿道,拆除 24 处公园围栏,促进了滨水慢行系统与城市慢行系统、公园绿道 “三网” 融合。自行车专用路骑行量已突破千万,“中轴线骑行” 成为新时尚,9 月日均骑行量高达 29.4 万人次。
旅游包车业务也蓬勃发展。本市拓展客运站旅游集散业务,在六里桥、四惠等长途客运站开通 11 条旅游班线,提供个性化旅游大巴服务,直达环球度假区、八达岭长城、雁栖湖、青龙峡等重点景区,提升了旅游联运服务的便捷性。交通部门加强与文旅部门、旅行社等精准对接需求,加大旅游客运包车运力投放,今年运送游客近 2000 万人次。
近年来,交通部门积极推广 “四好农村路 + 乡村旅游” 模式,优化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衔接,以产业路、旅游路为重点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扩面,加快联通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民宿集聚区、重点景区道路建设,推动绿道、休闲步道、骑行道与重点乡村、重点景区慢行设施衔接,打造出串珠成线、连接成面的旅游风景路网络。全市累计创建 “美丽乡村路” 超 1000 公里,“百里山水” 滦赤路、“智慧冰雪” 松闫路、“绿色骑行” 滨河南北路等各具特色,路景融合、交旅融合,充分展现了山水生态之美。“探寻长城世园冬奥山水之旅精品自驾路线” 入围全国 “行在乡村游在路上” 最美自驾精品路线,串联 7 个 3A 以上景区、5 条网红公路、多个民俗村落,日均交通量 3.3 万车次。
展望未来,交通部门有着更宏伟的规划。在有条件的火车站、机场、长途客运站开行旅游客运班线、设立小微型客车租赁网点,开通重点景区直通车,打造集旅游、客货运、停车等功能于一体的设施网络,提升旅游客运网联通度;同时提升 “慢游” 服务体验,建设 “数实融合、路城一体” 数智公路网,优化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衔接,扩大旅游直通车、通游公交、观光巴士等产品覆盖范围,支持等级景区开通区内交通微循环,全力满足高品质游览交通需求,为北京的旅游发展开启更加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