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河南焦作:呼之欲出的“中国钛都”

2024-11-01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转型热火朝天。金秋十月,记者走进河南省焦作市中源钛业有限公司中福钛锆产业园。目之所及,一排排银灰色不锈钢厂房在秋日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踱入中福钛锆试生产车间,但见熔铸、锻造、轧制……道道工序,井然有序。

中源钛业有限公司中福钛锆产业园,焦作市“三十工程”的十大工业项目。“2023年1月28日项目开工建设至今,已完成一期钛合金材料的熔炼、锻造等厂房建设和相关设备安装。今年3月,项目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6月份1.5万吨钛材生产线已达产,预计今年年底批量生产。”中福钛锆总经理贾国玉言简意赅。

中福钛锆产业园 焦作日报资料图
中福钛锆产业园 焦作日报资料图

焦作,经历了结构调整阵痛期的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城市,现已全面开启转型升级模式。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业态,竞相“开花结果”。工业兴则焦作兴,工业强则焦作强。

目前,焦作市工业产业链越拉越长。这一项目总投资31亿元,分三期建设完成:一期建设年产6万吨钛及钛合金熔铸生产线;二期建设年产4万吨钛及钛合金熔铸生产线及钛材合金加工生产线;三期建设标准化定制厂房以及多层产业研发用房,重点发展钛精深加工制品及新材料产业。该项目完成后,销售收入预计达170亿元,成为全国钛材产业的头部企业,“中国钛都”呼之欲出。

链式集群发展,是现代产业的标准配置。以链式布局激活“聚变效应”,是制造业倍增发展的不二选择。焦作市传统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和未来产业链“三链”协同发力,健全“链长+链主+协会+联盟”推进体系,壮大“3+13+N”产业链群,打造新材料产业、绿色食品产业、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勇闯“华山一条路”,走出了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据此,浙江甬金金属、龙佰集团、贵州航宇科技,这三家在各自行业内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一拍即合,战略重组,2022年10月20日携手成立中源钛业有限公司。

这一项目全方位汇集要素资源,依托龙佰集团海绵钛原材料优势、甬金科技钛合金深加工技术优势、贵州航宇全球航空高端配件市场优势,以及项目管理团队30多年研发制造经验,致力于打造全国钛材料行业示范工程,推动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高端和关键环。

打造从海绵钛、熔炼、锻造到加工材的一体化工艺布局,这一项目成就了“一体化、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钛及钛合金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实现了“品质可控,成本可控”的钛及钛合金定制化规模化生产。高端钛合金新材料是焦作市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链主”,建成投产后,产能将位居全国第一位,占据20%的全球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钛及钛合金专业生产企业。

关键技术等不来,买不来,要不来。步入中福钛锆熔炼车间,质量部副部长张亚峰介绍:“看,这个就是我们自主设计的真空自耗熔炼炉,采用6项全新技术,远程集中控制,操作简单明了。EB炉世界首创,能熔炼钛坨、回收残料、还能电子束焊接。”

“电极焊接过程中,我们采用铜头等离子技术。这种焊接方法能量集中、电弧穿透力强、焊接热影响区小、焊点强度高,能够完全避免因焊针与电极的接触造成高密度钨金属的污染问题,确保电极焊接高质量;使用大直径、大吨位的钛锭在真空自耗电弧炉中进行熔炼,不仅提高了生产率和成品率,而且能保证产品的高品质;采用具备两个工作位的真空自耗电弧炉,实现双坩埚交替熔炼,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项目技术人员介绍。

向“新”发力,逐“绿”而行。这一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高端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生产技术,购进的各种设备具有节能、环保、减排特性,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冷却水循环使用,清洗水溢流使用,废水量少,减少“三废”排放量,减轻末端治理负荷,污染物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符合节能、环保、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环境优,企业强。为保障该项目顺利推进,确保早落地、早见效,焦作市为中福钛锆产业园项目建设发展解决问题27个,涵盖要素保障、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资金支持、人才引育、科技创新、政策惠企七个方面。一期项目用地审批,1天出市报省,是焦作市首个实现摘牌“当天即拿证”的项目。短短3个月内,顺利完成一期项目所有手续办理和要素供应。

4月15日,中福钛锆产业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源第一锭”安全出炉。目前,一期1.5万吨钛合金熔铸生产线项目转入试生产阶段。从开工到试生产,仅用时8个月,“中站速度”可见一斑。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一个以钛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日渐形成,“中国钛都”雏形初现。“我们将积极顺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瞄准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行业,推动电子、精密仪器、民用钛制品等产业发展,加快钛材料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从基础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跨越,融入产业变革‘新’方向。”贾国玉说。

像中福钛锆一样,焦作市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传统产业仍起支撑作用,新兴产业已经发力。焦作市将聚焦关键、破解难题,挖掘潜力、放大优势,巩固传统增长点、培育增长新动能,持续提升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焦作日报记者 孙国利 韩静淼)

(原载于2024年10月31日《焦作日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