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和新风交相辉映、经济和文化比翼齐飞,开封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勇做开路先锋。2024年10月25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开封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开封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海燕与市委常委、开封市常务副市长张红伟,开封市副市长程晓莹,开封市政府党组成员王珏,开封市副市长肖文兴、薛志勇一同回答了有关记者提问,介绍了开封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开封日报》10月28日撷英刊发,以飨读者。
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更是我们勇做开路先锋的行动标杆、力量源泉。”开封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海燕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多年来,开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重要指示,大力弘扬、持续践行焦裕禄精神。
开封在深学上下功夫,汇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学习机制上,把焦裕禄精神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干部理论读书班学习内容,融入系列主题学习教育,在常学常新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焦裕禄干部学院为主阵地,把焦裕禄精神作为必修课,培训班次6000余个、学员37万余人次。在宣传形式上,深挖焦裕禄事迹,整理鲜活故事近百篇,编制教材15部。在阵地建设上,持续完善纪念设施,形成了“三馆一基地”宣传体系,每年近200万人瞻仰焦桐、拜谒焦陵、参观焦裕禄纪念馆。
开封在细照上见真章,营造争当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的浓厚氛围。对标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聚焦“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用心用情用力抓好重点民生实事,持续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对标焦裕禄同志的求实作风,凡事探求就里,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问计问需于民,破解高质量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对标焦裕禄同志的奋斗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开封火车站站前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中,创造了7个月完成站房拆旧建新并投运的“开封速度”。对标焦裕禄同志的道德情操,以焦裕禄同志提出的“十不准”为标尺,出台招投标领域“评定分离”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禁令”等制度,以清风正气厚植创新创业生态。
开封在笃行上求实效,鼓足勇做开路先锋的拼搏劲头。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干成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兰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如今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坚定践行人民至上,今年夏天面对多轮次强降雨,各级干部一个过程降雨一个过程降雨地抓,守牢了防汛“金标准”。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承担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任务,探索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全市上下担当作为、比学赶超、竞相出彩的氛围日益浓厚。”吴海燕说,开封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行动来作答、用实绩来交卷,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更加发扬光大。
聚焦“六个同城”加速郑开同城化
“郑开两市密切对接,加快建设郑开城际延长线、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郑开城区间高速公路实现两地小汽车免费通行,沿黄大道和沿黄生态廊道建成贯通,郑开旅游年票发行超10万张。同时,郑开两地在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实现同标准办理、同待遇享受。”2024年10月25日,开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红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推进郑开同城化,对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圈、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张红伟说,下一步,开封将建好用好郑开同城联席会议机制和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在“六个同城”上与郑州同向发力、持续发力,加速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
开封在规划同城上持续发力,共同编制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谋划设立北部运粮河—官渡、南部尉氏—航空港、东部兰考特别合作区3个郑开同城先行示范区,力促规划一张图、要素配置同城化。
开封在交通同城上持续发力,加密两市间主干路网,推进郑开城际铁路增设车辆、加密班次、实行公交化改造。加快实施郑开城际延长线、郑开大道和郑汴物流通道快速化改造及东京大道与郑州平安大道、科学大道两条道路连接贯通等工程。
开封在产业同城上持续发力,加快建设郑开汽车产业带、开港经济带、郑汴沿黄国际旅游精品带,推动自贸试验区郑开片区联动发展。当前,特别要以奇瑞汽车开封基地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千亿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依托精细化工开发区,与郑州市错位互补发展,共同打造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开封在科创同城上持续发力,围绕高标准建设郑开科创走廊,加快市科学院、智慧岛、产城融合示范区、兰考科创孵化园区建设,打造都市圈创新发展策源地和产业转化引领区。
开封在生态同城上持续发力,加强生态协同管控、环境协同治理,构建郑开多层次、密网络、功能复合的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格局。
开封在公共服务同城上持续发力,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一游一购一就诊”,推动“汴捷办”“郑好办”应用互通,在教育医疗、社保医保、企业开办等领域再推出一批惠企便民事项,进一步增强郑开两地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
突出大谋划大改革大攻坚 推动经济运行向好向新
项目为王,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开封市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成效?
2024年10月25日,开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红伟就开封项目建设答记者问。
他表示,开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制造为要”,以大谋划、大招引、大争取推动大建设,以大攻坚、大改革、大创新实现大发展。全省“三个一批”项目和省重点项目建设综合评价均位居前列,有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好向新。
一是突出大谋划。开封建立投资超万亿元项目储备库,确保谋划项目数量始终为新开工项目数量3倍以上。强化战略引领。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开封六大片区特色定位,超前谋划、常态储备、链式招引重点项目。聚焦制造立市。着眼开封“7+10+N”产业链群,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投资建设产业项目902个,打造汽车制造、化工新材料、现代食品3大千亿级产业链。突显文旅强市。推进清明上河园三期工程、万岁山武侠城景区提升等47个项目,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硬支撑。落实民生关切。实施开封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开封市中心医院新院区等138个民生项目,以项目建设回应群众诉求。
二是突出大改革,压缩审批时限。开封全面推广“联审联批+预审批+代办制”。优化重大项目预审批,压缩审批时间6—8个月,实现“拿地即开工”,这一机制作为“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强化联审联批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坚持每周会商研判,实行重大项目“即报、即审、即批”。推行重大项目前期手续代办制,开展重点项目代办服务,通过“内行人办内行事”,实现联审联批和预审批、代办制叠加效应。
三是突出大攻坚,细化服务保障。开封坚持高位推进,实行“8个50”重大项目分包责任制,市四大班子领导全员分包重大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务求建设时效。及时科学调度,用好重大项目建设调度机制,每周交办项目建设难点问题,每月点评建设进展,每季集中签约开工,每半年系统总结。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广“企业家恳谈会”“企业走访日”等专题活动。2024年以来,开封共解决企业项目诉求1624个,在全社会营造“投资开封、兴业开封”良好氛围。
把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赋能机遇 构筑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目前,开封市外贸进出口增幅连续8个月位居全省第一,“自贸+综保”加出发展新优势。2021年,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开封如何把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赋能机遇,发挥自贸试验区引领作用,构筑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2024年10月25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开封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开封市副市长程晓莹就开封如何构筑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答记者问。
程晓莹说,开封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是一座“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国际大都市。进入新时代以来,开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建设的重要指示,依托自贸试验区、经开区、综保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开放平台,聚焦制度型开放、特色产业发展、全产业链创新,正在逐步打开改革开放之门,努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是实施开放战略,建强开放平台。开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实施开放兴市战略和文旅强市战略,高位统筹,专班推进。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已入驻企业707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5家、专精特新企业4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打造了“一仓一园一谷一中心”平台载体,引入特色文化产业,建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二是推行制度创新,贡献开封方案。开封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累计探索推出了220项改革创新经验,其中“文化金融创新服务”等11项改革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首创了“陶瓷器微观痕迹鉴定技术”,填补了文物科学鉴证技术痕迹检验领域的一项空白。成立了全国首家文化艺术支行—中原银行开封自贸区文化艺术支行,推出了信贷产品“原艺贷”和“艺分期”,搭建了艺术品与金融市场的桥梁。
三是做强文化贸易,打造文化高地。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努力打造国内外文化、贸易交流交易高水平开放平台。连续多年入选国家“千帆出海”行动,参与承办了迪拜“欢乐春节”、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等活动,设立17家海外仓开展文化IP挖掘、品牌孵化等文化出海服务,推动“中国特色、开封元素”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探索实践“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外贸新模式,累计实现进出口额超12亿元人民币。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培优农业特色品牌
开封作为农业大市,今年承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那么,开封市在“三农”工作,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特色和亮点?
2024年10月25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开封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开封市政府党组成员王珏就“三农”工作答记者问。
他说,开封自古就是“中原粮仓”,承载着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厚重与辉煌。今天的开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河南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可以说是粮丰畜旺、果硕瓜香。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一产增加值增速全省第3。今年9月22日,开封在兰考县成功承办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三农”战线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和干劲。近年来,开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稳市战略,在农业强省建设中奋力走在前列。
一是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开封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农田时,作出了“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的重要指示。开封牢记殷殷嘱托,坚持党政同责,全力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粮食播种面积连续9年超770万亩,总产量连续8年超290万吨。今年,开封夏粮产量186万吨、增长6.7%,秋粮也已喜获丰收。
二是着力培优农业特色品牌。开封形成了以兰考“新三宝”(红薯、蜜瓜、花生)、杞县大蒜、尉氏小麦等为代表的一批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以及开封菊花、开封西瓜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花生、奶业成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产品品牌总数在全省多年名列前茅。比如,杞县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首位,冷藏储藏能力超100万吨;祥符区花生加速向优质化、绿色化发展,高油酸花生已发展到7万亩,小花生正蝶变成大产业。
三是持续延展农业产业链条。开封把现代食品作为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益海嘉里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开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68家,其中省级40家、国家级4家,创建5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通许县成为全国最大的酸辣粉生产加工基地,年产超7亿桶,并由此带动快消食品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 推动开封文旅更加“热辣滚烫”
近两年,开封文旅持续“热辣滚烫”。关于开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及未来规划,2024年10月25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开封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开封市副市长肖文兴作了介绍。
肖文兴表示,近年来,开封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塑造“一城宋韵·东京梦华”城市IP,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等称号。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突出开封特色。开封把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放到首位,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牵引,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传承利用。先后出台《开封城墙保护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和20余项专题规划。围绕打造宋文化等传承展示名城,推动“北宋都城和帝陵”“黄河治理史迹”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全域旅游。开封在全省率先践行“五个全域”“文化+”发展理念,出台《开封市加快建设高品质文旅强市的意见》为统领的“186”文旅政策体系。培育A级以上旅游景区25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0个,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生态旅游示范镇、休闲观光园区等74个。
三是坚持供需协同,推动双向发力。开封先后建成古城墙生态旅游环和文化创意产业带,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开放,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等10余个重大文旅项目稳步推进。聚焦宋文化IP,大力发展新业态。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清明文化节等节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大宋·东京梦华》场次收入位居全省首位;《飞越清明上河图》《微梦大梁门》作为“文创+科创”典型案例在全国出圈出彩。
四是坚持服务理念,打造匠心品质。开封践行主客共享、有温度城市等理念,实施文旅品质提升行动。制定《社会餐饮提升标准》《“宋宴”“开封宴”指导标准》等标准规范,发布“传统特色早餐地图”等购物指南,引进希尔顿、华住等品牌酒店和民宿34家。
下一步,开封将继续强化基础夯实、环境营造、业态支撑,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为建设旅游强省、旅游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近年来,开封将制造立市战略摆在首要位置。开封如何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10月25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开封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开封市副市长薛志勇解答了上述问题。
薛志勇表示,开封大力实施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制造立市“十项行动”,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50.5%,制造立市取得质的提升。
一是紧盯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前沿引领技术成果、战略科技人才,狠抓科技招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封成立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河南分中心,签约华天、长城等头部企业;强化“股权+基金+综合金融服务”赋能,投产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建成产能国内第一的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建立长周期孵化机制,打造国际高端科学仪器基地,贝威心脏疾病筛查仪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签约优卡迪生物医药项目,打造开封国际细胞基因治疗基地。
二是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研发飞地、企业技术需求库,狠抓技术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封建成国家粮机装备、省碳基新材料等平台300家,3年实现翻番,建设市科学院、中医药和种业实验室及院士、中原学者、博士后工作站29家;提供500名周转编制,支持建设产业研究所;平原智能等25家链主企业、市国投公司、兰考县在上海、深圳、郑州等地建立研发飞地;建立300个以上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举办中国科学院成果发布会等高端技术交流活动。
三是狠抓科技金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封成立建设银行、郑州银行、中原银行科技支行,拿出2000万元财政资金,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在全省率先实施“汴科贷”,科技贷款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长;设立2亿元科创基金,组建市科创投公司,争取省6000万元储能产业基金、省以上创新项目87项合计经费1.3亿元,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3项。
关于未来发展,薛志勇表示,开封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在以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贡献开封力量。(开封日报记者 叶森 刘延超 马燕 任佳慧)
(原载于2024年10月28日《开封日报》2版)